|
|
深海鉤 強力太軸(粗骨)設計 大包裝 |
廠商 |
HARIMITSU |
產地 |
日本 |
|
|
|
 |
吞得進去、拉得出來、鉤得很牢、不會掛底,就是這種鉤子的特色!
|
|
|
|
哈哈!很多人看到像這樣鉤尖內陷的鉤子,應該打死也不會買吧?說真的,以前我也是!但現在我跟各位講,鉤子設計成這樣,一定有它的道理,不是來騙錢的.....
魚隻吞餌,是利用腮蓋擴張產生吸力,將水吸入,水不是吸到肚子裡,而是透過腮耙濾過,將餌食留下。像磯奴那樣鉤尖往外擴的鉤子,很快就會刺到魚嘴,這時候釣者偵測到魚訊,應該要揚竿,讓鉤尖刺入魚嘴內的組織,不然吸入時鉤尖的倒刺未必穿刺過組織,魚在吸入後感覺輕輕刺到,牠的反應會在電光石火間一吐,把餌食又吐出來,所以浮標沈下又上來了、沈底的篤篤兩下又沒了,都是鉤尖外擴的鉤子惹的禍!
所以大家要謹記,不是每一種釣法都適合用像磯奴那樣的鉤子,譬如沈底釣,我們丟出去後,等魚上鉤,因為距離很遠,要在魚隻索餌同一瞬間揚竿讓鉤尖刺入,那是很困的,也是錯誤的選鉤思考。
正確的思維是---要讓牠在吞入的過程中,不會被刺到,失去戒心的狀況下,把鉤子吞深,等牠吞下去了,要離開的時候,鉤子再度被拉出,在拉出的過程中,因鉤尖內凹,也不會刺到牠口腔的組織,但在拉出到嘴角時,因魚隻不會是『倒退嚕』,而是掉頭,這時線頭循著嘴角→拉出→鉤尖剛好鉤到嘴角!
一般『放滾』、『延繩釣』無不希望中鉤的魚能存活,鉤太深的位置,魚隻會流血過多或重傷而死,譬如鮪魚,死魚就沒價值了,所以都會用類似的滾鉤。有時不希望牙齒尖銳的魚隻吃餌咬到線,也是先讓牠吞入,再拉出鉤嘴角。
有時候遇到很貪吃的魚,譬如赤宗,我們希望牠不要吞太深,不然很難卸鉤,但還是很多人用磯奴鉤在釣赤宗,這是絕對錯誤的用法,不只容易鉤到海底珊瑚、障礙物,魚隻不是脫鉤率很高,就是讓自己陷於艱難的卸鉤。
本款係太軸,也就是粗骨的款式,可以用來釣比較大型的底棲魚,尤其在礁石區,內陷的鉤尖,將有更不易掛底的優點。同樣的,東部或西海岸釣『三牙』,也可以用這種鉤子,在釣法方面要注意的,就是揚竿必須慢一些,甚至可以等牠自己鉤到,扯動竿先再拉就好,因為牠絕對會毫無戒心地將這種鉤子吞下去.....
|
|
|